基础:正确理解CPU上下文切换
什么是CPU上下文切换问题:什么是CPU上下文切换基础:什么是平均负载 中可以知道,多个进程竞争CPU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有个问题是:进程在竞争CPU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运行,为什么还会引起系统的负载升高呢? ------ 罪魁祸首就是CPU上下文切换Linux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CPU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CPU轮
什么是CPU上下文切换
问题:什么是CPU上下文切换
基础:什么是平均负载 中可以知道,多个进程竞争CPU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
有个问题是:进程在竞争CPU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运行,为什么还会引起系统的负载升高呢? ------ 罪魁祸首就是CPU上下文切换
- Linux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CPU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CPU轮流分配给他们,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
- 而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也就是说,需要系统事先先帮它设置好CPU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
- CPU寄存器,是CPU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 程序计数器,是用来存储CPU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他们都是CPU在运行任何任务前,必须依赖的环境。因此也被叫做CPU上下文。
- CPU上下文切换,就是 先把前一个任务的CPU上下文(也就是CPU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运行新任务
- 而保存起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整体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继续运行
问题: CPU上下文切换无非就是更新了CPU寄存器的值,而这些寄存器,本身就是为了快速运行任务而设计的,为什么会影响系统的CPU性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操作系统管理的这些“任务”是什么?
也许你会说,任务就是进程,或者说任务就是线程。是的,进程和线程正是最常见的任务。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任务呢?
不要忘了,硬件通过触发信号,会导致中断处理程序的调用,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任务。
所以,根据任务的不同,CPU的上下文切换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
- 进程上下文切换
- 线程上下文切换
- 中断上下文切换
问题: 怎么理解这⼏个不同的上下⽂切换,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引发 CPU 性能相关问题。
进程上下文切换
Linux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分表对应下图章,CPU特权等级Ring 0 和Ring 1
- 内核空间(Ring 0)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
- 用户空间(Ring 1)只能访问受限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必须通过系统调用陷入到内核,才能访问这些特权资源
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进程既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运行。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在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open()打开文件、然后调用read()读取文件内容,并调用write将内容写道标准输出,最后调用close()关闭文件。
那么,系统调用的过程有没有发生CPU的上下文切换呢?肯定有。
- CPU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接着,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CPU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
- 而系统调用结束后,CPU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进程。所以,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CPU上下文切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不会切换进程。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时不一样的:
- 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
- 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
所以,系统调用过程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而不是上下文切换。但实际上,系统调用过程中,CPU的上下文切换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进程上下文切换和系统调用又有什么区别呢?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切换不仅包含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整体。
- 因此,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多了一步: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CPU寄存器之前,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栈等保存下来;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还需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
问题:进程上下文切换的代价?
如下图所示,保存上下文和恢复上下文的过程并不是“免费”的,需要内核在CPU上运行才能完成
-
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秒的CPU时间,这个时间是相当客观的,特别是在进程上下文切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CPU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资源的保存和恢复上,进而大大缩短了真正运行进程的时间。从而导致平均负载升高。
-
另外,Linux通过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来管理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关系,当虚拟内存更新后,TLB也需要刷新,内存的访问也会随之变慢。特别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缓存是被多个处理器共享的,刷新缓存不仅会影响当前处理器的进程,还会影响共享缓存的其他处理器的进程。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进程上下文切换的性能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时候会切换进程上下文呢?
- 显然,进程切换时才需要切换上下文,换句话说,只有在进程调度的时候,才需要切换上下文。
- Linux为每个CPU都维护了一个就绪队列,将活跃进程(即正在运行和正在等待CPU的进程)按照优先级和等待CPU的时间排序,然后选择最需要CPU的进程,也就是优先级最高和等待CPU时间最长的进程来运行。
问题:进程在什么时候才会调度到CPU上运行呢?
- 当进程执行完终止了,它之前使用的CPU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个时候就再从就绪队列里,拿到一个新的场景过来运行
- 为了包装所有进程可以得到公平调度,CPU时间被划分为一段段的时间片,这些时间片再被轮流分配给各个进程。这样,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了,就会被系统挂起,切换到其他正在等待CPU的进程运行
- 进程在系统资源不足(比如内存不足)时,要等到资源满足后才可以运行,这个时候进程也会被挂起,并由系统调度其他进程运行
- 当进程通过睡眠函数sleep这样的方法将自己主动挂起时,自然也会重新调度
- 当有优先级更⾼的进程运⾏时,为了保证⾼优先级进程的运⾏,当前进程会被挂起,由⾼优先级进程来运⾏。
- 当发生硬件中断时,CPU上的进程会被中断挂起,转而执行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序。
除了第一个场景外,其他场景必须理解,因为一旦上下文切换出现问题,他们就是幕后凶手。
线程上下文切换
进程和线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所以,对于线程和进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
- 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
- 另外,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这样依赖,线程上下文切换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的进程。此时,因为资源不共享,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的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此时,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所以在切换时,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存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从上面可以推导出,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的切换要消耗更少的资源。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中断上下文切换
- 为了快速的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转而调度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事件。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 跟进程的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所以,即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于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须的状态,包括CPU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 对同一个CPU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并不会与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同样道理,由于中断会打断正常进程的调度和执行,所以大部分中断处理程序都短小精悍,以便尽可能快的执行结束。
- 另外,跟进程上下文切换一样,中断上下文切换也需要消耗CPU,切换次数过多也会耗费大量的CPU,甚至严重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当你发现中断次数过多时,就需要注意去排查它是否会给你的系统带来严重的性能问题1
小结
- CPU上下文切换,是保证Linux系统正常工作的核心功能之一,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特别关注
- 但是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CPU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从而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导致系统的整体性能大幅下降
怎么分析CPU上下文切换的问题
查询系统上下文切换情况
wmstat
vmstat是一个常用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以及CPU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
$ vmstat 5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交换(swpd) 空闲(free) 缓冲(buff) 缓存(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5594292 66628 1405860 0 0 21 16 51 58 7 1 91 0 0
上面结果中重点需要关注的是:
- r(running or runnable):就绪队列的长度,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CPU的进程数量
- b(blocked):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量
- in(interrupt):每秒中断的次数
- cs(context switch):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从上面可以看到,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是58、系统中断次数是51次,就绪队列长度c和不可中断状态进程数是b都是0
pidstat
vmstat只给出了系统总体上下文切换情况,要想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就需要pidstat -w(w表示查询每个进程上下文切换的情况)。
$ pidstat -w 5
Linux 5.8.0-48-generic (oceanstar) 2021年10月21日 _x86_64_ (4 CPU)
21时43分51秒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21时43分56秒 0 11 13.97 0.00 rcu_sched
21时43分56秒 0 12 0.20 0.00 migration/0
21时43分56秒 0 17 0.20 0.00 migration/1
21时43分56秒 0 18 0.40 0.00 ksoftirqd/1
21时43分56秒 0 23 0.20 0.00 migration/2
21时43分56秒 0 29 0.20 0.00 migration/3
21时43分56秒 0 308 0.40 0.00 kworker/0:1H-kblockd
21时43分56秒 0 332 0.20 0.00 kworker/2:1H-kblockd
21时43分56秒 0 334 0.60 0.20 jbd2/sda5-8
21时43分56秒 0 400 3.99 0.00 irq/16-vmwgfx
21时43分56秒 0 679 11.58 0.00 vmtoolsd
21时43分56秒 0 699 0.20 0.00 acpid
21时43分56秒 0 734 0.20 0.00 systemd-logind
21时43分56秒 1000 2187 31.94 5.39 Xorg
21时43分56秒 1000 2318 22.95 2.20 gnome-shell
结果中重点需要关注的是:
- cswch/s: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 nvcswch/s :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上面两个一定要记住,因为它们意味着不同的性能问题
- 所谓自愿上下文切换,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IO、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
- 所谓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被系统强制调度,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大量进程都在争抢CPU时,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案例分析
上面,我们知道了怎么查看相关指标以及需要关注哪些标志,那么,上下文切换频率是但是次才算正常呢?
准备
- 机器配置:2 CPU,8GB 内存
- 预先安装 sysbench 和 sysstat 包,如 apt install sysbench sysstat
- sysbench是一个多线程的基准测试工具,一般用来评估不同系统参数下的数据库负载情况。
- 本次案例中,我们只把它当成一个异常进程来看,用来模拟系统多线程切换(将导致上下文切换过多)的情况
- stress基于多进程的,会fork多个进程,导致进程上下⽂切换,导致us开销很⾼;
- sysbench基于多线程的,会创建多个线程,单⼀进程基于内核线程切换,导致sy的内核开销很⾼;
正式操作开始前,你需要打开三个终端,登录到同⼀台 Linux 机器中,并安装好上⾯提到的两个软件包
另外注意,下⾯所有命令,都默认以 root ⽤户运⾏
安装完成后,先⽤ vmstat 看⼀下空闲系统的上下⽂切换次数:
# 间隔1秒后输出1组数据
$ vmstat 1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交换 空闲 缓冲 缓存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5584232 69116 1411492 0 0 18 15 48 57 6 1 92 0 0
现在的上下⽂切换次数 cs 是57,⽽中断次数 in 是48,r和b都是0。因为这会⼉我并没有运⾏其他任务,所以它们就是空闲系统的上下⽂切换次数。
操作和分析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实战操作。
⾸先,在第⼀个终端⾥运⾏ sysbench ,模拟系统多线程调度的瓶颈
# 以40个线程运⾏5分钟的基准测试,模拟多线程切换的问题
sysbench --threads=40 --time=6000 threads run
sysbench 1.0.18 (using system LuaJIT 2.1.0-beta3)
Running the test with following options:
Number of threads: 40
Initializing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from current time
Initializing worker threads...
Threads started!
接着,在第二个中断运行vmstat,观测上下文切换情况:
# 每隔1秒输出1组数据(需要Ctrl+C才结束)
$ vmstat 1
r b 交换 空闲 缓冲 缓存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3 0 0 5579168 69344 1415876 0 0 0 0 70461 961025 12 75 13 0 0
18 0 0 5579168 69356 1415864 0 0 0 40 67345 912183 13 73 14 0 0
13 0 0 5579168 69356 1415876 0 0 0 0 68629 956481 14 72 14 0 0
12 0 0 5579168 69356 1415876 0 0 0 0 61895 950112 16 71 14 0 0
你应该可以发现,cs 列的上下⽂切换次数从之前的 35 骤然上升到了 95万。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个指标:
- r 列:就绪队列的⻓度已经到了 11,远远超过了系统 CPU 的个数 4,所以肯定会有⼤量的 CPU 竞争。
- us(user)和 sy(system)列:这两列的CPU 使⽤率加起来上升到了 88%,其中系统 CPU 使⽤率,也就是 sy 列⾼达75%,说明 CPU 主要是被内核占⽤了。
- in 列:中断次数也上升到了7万左右,说明中断处理也是个潜在的问题。
综合这些指标,我们可以知道,系统的就绪队列过长,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CPU的进程过多,导致了大量的上下文切换,而上下文切换又导致了系统CPU占用率升高
那么到底是什么进程导致了这些问题呢?
我们先用pidstat来看一下,CPU和进程上下文切换的情况:
# 每隔1秒输出1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 -w参数表示输出进程切换指标,⽽-u参数则表示输出CPU使⽤指标
# pidstat -w -u 1
Linux 5.8.0-48-generic (oceanstar) 2021年10月21日 _x86_64_ (4 CPU)
22时26分17秒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wait %CPU CPU Command
22时26分18秒 1000 2187 0.00 0.98 0.00 0.00 0.98 3 Xorg
22时26分18秒 1000 2318 0.00 0.98 0.00 0.98 0.98 2 gnome-shell
22时26分18秒 0 12049 42.16 270.59 0.00 0.00 312.75 2 sysbench
平均时间: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平均时间: 0 10 2.65 0.00 ksoftirqd/0
平均时间: 0 11 23.51 0.00 rcu_sched
平均时间: 1000 2654 0.66 0.00 seahorse
平均时间: 1000 2659 366.56 0.99 gnome-terminal-
平均时间: 1000 2741 0.66 0.33 update-notifier
平均时间: 1000 3755 0.66 0.00 update-manager
平均时间: 0 10303 8.28 0.00 kworker/3:1-events
平均时间: 0 10477 1.99 0.00 kworker/u256:3-events_unbound
平均时间: 0 11943 3.97 0.00 kworker/0:2-mm_percpu_wq
平均时间: 0 11945 0.99 0.00 vmstat
平均时间: 0 11964 9.27 0.00 kworker/2:2-mm_percpu_wq
平均时间: 0 12041 385.76 0.00 kworker/u256:0-events_unbound
平均时间: 0 12047 13.91 0.00 kworker/1:1-events
平均时间: 0 12114 0.99 387.75 pidstat
从上面的输出可以发现:
- CPU使用率的升高果然是sysbench导致的,她的CPU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
- 但是上下文切换则来自其他进程,包括非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最高的pidstat,以及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最高的 gnome-terminal-和内核线程kworker。
但是有个问题,上下文切换这些次数加起来也就是1千多,远远小于之前分析的95万,为什么呢?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Linux调度的基本单位实现上是线程,而sysbench模拟的也是线程的调度问题,而pidstat默认显示的是进程的指标数据,加上-t参数之后,才会输出线程的指标,运行如下:
# pidstat -wt -u 1
Linux 5.8.0-48-generic (oceanstar) 2021年10月21日 _x86_64_ (4 CPU)
22时30分24秒 UID TGID TID %usr %system %guest %wait %CPU CPU Command
22时30分25秒 1000 - 2187 0.96 0.00 0.00 0.00 0.96 2 |__Xorg
22时30分25秒 0 12049 - 58.65 278.85 0.00 0.00 337.50 2 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0 1.92 5.77 0.00 18.27 7.69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1 0.00 8.65 0.00 19.23 8.65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2 1.92 6.73 0.00 18.27 8.65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3 2.88 4.81 0.00 28.85 7.69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4 1.92 5.77 0.00 27.88 7.69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5 0.96 7.69 0.00 23.08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6 0.00 7.69 0.00 19.23 7.69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7 0.96 7.69 0.00 31.73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8 1.92 4.81 0.00 29.81 6.73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9 0.96 6.73 0.00 22.12 7.69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0 1.92 6.73 0.00 25.00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1 2.88 7.69 0.00 34.62 10.58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2 0.96 6.73 0.00 21.15 7.69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3 1.92 5.77 0.00 31.73 7.69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4 1.92 6.73 0.00 16.35 8.65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5 0.96 8.65 0.00 23.08 9.62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6 0.00 8.65 0.00 27.88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7 1.92 6.73 0.00 34.62 8.65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8 2.88 6.73 0.00 27.88 9.62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9 0.96 7.69 0.00 23.08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0 1.92 6.73 0.00 22.12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1 0.96 7.69 0.00 12.50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2 1.92 6.73 0.00 27.88 8.65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3 1.92 6.73 0.00 17.31 8.65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4 0.96 8.65 0.00 34.62 9.62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5 0.96 6.73 0.00 26.92 7.69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6 1.92 6.73 0.00 16.35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7 0.00 7.69 0.00 22.12 7.69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8 1.92 6.73 0.00 23.08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9 0.96 6.73 0.00 20.19 7.69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0 0.96 6.73 0.00 24.04 7.69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1 2.88 5.77 0.00 28.85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2 1.92 5.77 0.00 30.77 7.69 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3 0.96 6.73 0.00 31.73 7.69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4 1.92 6.73 0.00 27.88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5 2.88 5.77 0.00 25.00 8.65 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6 0.96 8.65 0.00 22.12 9.62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7 2.88 5.77 0.00 25.96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8 2.88 5.77 0.00 25.96 8.65 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9 0.96 7.69 0.00 25.96 8.65 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12162 - 1.92 2.88 0.00 0.96 4.81 0 pidstat
22时30分25秒 0 - 12162 1.92 2.88 0.00 0.96 4.81 0 |__pidstat
22时30分24秒 UID TGID T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22时30分25秒 1000 - 2744 0.96 0.00 |__gmain
22时30分25秒 0 10303 - 5.77 0.00 kworker/3:1-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 10303 5.77 0.00 |__kworker/3:1-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11943 - 5.77 0.00 kworker/0: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 11943 5.77 0.00 |__kworker/0: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11945 - 0.96 0.00 vmstat
22时30分25秒 0 - 11945 0.96 0.00 |__vmstat
22时30分25秒 0 11964 - 11.54 0.00 kworker/2: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 11964 11.54 0.00 |__kworker/2: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 12050 3851.92 19251.9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1 3800.96 23245.19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2 3473.08 21691.35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3 2740.38 19208.65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4 3015.38 19150.0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5 3754.81 18434.6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6 4518.27 19050.96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7 3524.04 17843.27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8 3419.23 17844.2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59 3238.46 20819.2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0 2993.27 26986.54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1 3264.42 16060.58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2 3480.77 21296.15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3 3105.77 17137.5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4 3561.54 24267.3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5 3934.62 23059.6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6 2906.73 18472.1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7 3871.15 18712.5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8 3697.12 22632.69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69 3588.46 18613.46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0 3032.69 23730.77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1 4052.88 17029.81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2 3630.77 18541.35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3 3313.46 24749.04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4 4114.42 19750.00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5 3150.00 23047.1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6 3208.65 24469.2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7 3891.35 18634.6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8 3295.19 19889.4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79 3751.92 19357.69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0 3446.15 22082.69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1 3068.27 25230.77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2 3436.54 25456.73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3 4111.54 19560.58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4 4232.69 18313.46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5 3288.46 18647.1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6 4622.12 21978.85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7 3573.08 22318.27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8 2675.00 23113.46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 12089 3476.92 23884.62 |__sysbench
22时30分25秒 0 12126 - 0.96 0.00 kworker/u256:1-events_unbound
22时30分25秒 0 - 12126 0.96 0.00 |__kworker/u256:1-events_unbound
22时30分25秒 0 12132 - 11.54 0.00 kworker/1: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 12132 11.54 0.00 |__kworker/1:2-events
22时30分25秒 0 12162 - 0.96 95.19 pidstat
22时30分25秒 0 - 12162 0.96 95.19 |__pidstat
现在从上面就可以看出,sysbench⼦线程的上下⽂切换次数却有很多。看来,上下⽂切换罪魁祸⾸,还是过多的 sysbench 线程。
问题: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上下文切换频率增高的根源,剩下的只需要关注一个异常指标了,那就是上升到7万的中断指标。我们需要找到为什么中断指标异常的根源
因为是中断,所以他只发生在内核态。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知道中断发生的类型呢?
从/proc/interrutps
这个只读文件中提取。/proc实际上是Linux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之间的通信。/proc/interrupt就是这个通信机制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只读的中断使用情况。
# -d 参数表示⾼亮显示变化的区域
$ watch -d cat /proc/interrupts
(这个不知道怎么分析,暂时跳过)
问题:每秒上下文切换多少次才算是正常的呢?
这个数值其实取决于系统本身的CPU性能。如果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比较稳定,那么从数百到一万一内,都应该是正常的。但当上下文切换次数超过1万次,或者切换次数出现数量级增加时,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性能问题。
这时,你需要根据上下文切换的类型,再做具体分析,比如:
-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已经发生了IO等其他问题
- ⾮⾃愿上下⽂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 的确成了瓶颈;
- 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 ⽂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