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PC Codes in 5G- 05 : BG, 扩展因子Z
前言:通过前面的章节知道LDPC的发展史,一些技术细节。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后面的文章主要讨论在NR 5G 里面的具体技术细节LDPC码由于可以达到更高的译码吞吐量和更低的译码时延(Polar 是SC 译码),可以更好的适应速率传输。BG(base Graph) 是整个LDPC 码设计核心,是LDPC码PCM(Parity-Check Matrix)设计的前提。对应的NR LDPC PCM 建议
前言:
通过前面的章节知道LDPC的发展史,一些技术细节。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后面的文章主要讨论在NR 5G 里面的具体技术细节,侧重要编解码实现。 其编码设计原理主要涉及到和积算法和密度演进算法,后面会专门介绍一下。
BG(base Graph) 是整个LDPC 码设计核心,是LDPC码PCM(Parity-Check Matrix)设计的前提。
对应的NR LDPC PCM 建议用热力图去画,非常直观。
里面更具体细节需要参考 3gpp 38212-5.3.2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ing
目录:
- BG
- Expansion Factor Z
- example
一 BG(Base Graph)
中文叫基矩阵,是扩展前的矩阵.
也叫base matrices
1.1 BG 组成
根据子矩阵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BG1,BG2,由A E,O, B,C,I 6个Block 组成 见下图表
BG1 为一个 [46,68]的矩阵,应用于高吞吐,高码率,码长长
BG2 为一个 [42,52]的矩阵, 应用于低吞吐,低码率,码长短
NR base matrix 可以划分成6个小的Block.
第一行 由 A E O 组成
第二行 由 B C I 组成
A: 对应系统bit
o: 全零矩阵
I: 单位矩阵
E: 子矩阵,对应校验bit,其主要特点如下
- 其中有一列列重为3,有一列列重可能为1
- 如果列重为1,则该列中元素为1的可能出现在最后一行
- 其余列中,首列列重为3.
- 如果没有列重为1的列,则首列列重为3
- 其后的列具有双对角结构
1.1 BG2 的例子
有更具体的描述
前面介绍过,我们有了base matrices ,然后再根据 expasnion 因子生成了奇偶校验矩阵H.
如上图。
1.2 rate matching
通过下图,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rate matching 过程
前面介绍过 ,跟选取的奇偶校验位有关。
可以通过选取红色矩形块大小,动态调制了奇偶校验位数量,
就是code rate.这个区域越大,码率越低。能更加灵活的调度,
提高吞吐量。
二 Expansion Factor
第一列为索引集合 ,用index 替代
第二列 : a 跟前面的 对应
第三列: 跟a 有对应的映射关系
第四列: 扩展因子
其最大值为384
例如当a取值为2时,
则base matrices 的元素:
范围值.
如果取值为-1的时候,则用一个
全零矩阵替代该元素
如果取值为
的时候,则用一个 右循环k次的单位矩阵替代,矩阵大小
跟前面一章讲的是一样的
三 expansion 例子
BG2[42,52] ,
如下是<5G 无线统计设计与通讯标准设计>里面的 通过BG1,BG2 对应的PCM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