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 Lite从入门到精通
TensorFlow Lite 是 TensorFlow 在移动和 IoT 等边缘设备端的解决方案,提供了 Java、Python 和 C++ API 库,可以运行在 Android、iOS 和 Raspberry Pi 等设备上。
TensorFlow Lite 是 TensorFlow 在移动和 IoT 等边缘设备端的解决方案,提供了 Java、Python 和 C++ API 库,可以运行在 Android、iOS 和 Raspberry Pi 等设备上。目前 TFLite 只提供了推理功能,在服务器端进行训练后,经过如下简单处理即可部署到边缘设备上。
个人使用总结:
- 如果我们只使用Tensorflow的高级API搭建模型,那么将TF转TF Lite再转TF lite micro的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如果我们的模型使用了自定义模块,那么转换过程会遇到很多麻烦,Tensorflow对自家高级API的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对我们自己写的一些NN 算子支持不佳。
- Tensorflow LSTM的流式部署是有难度的,请使用最新的Tensorflow版本,将unrool打开,再尝试
转换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Tensorflow模型 转换成 TF Lite:
- Python API(推荐,且本文主讲):它让您可以更轻松地在模型开发流水线中转换模型、应用优化、添加元数据,并且拥有更多功能。
- 命令行:它仅支持基本模型转换。
我们可以根据保存模型的方式来选择转换成TF lite的方式:
1、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saved_model()(推荐):转换 SavedModel
View Code
2、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keras_model():转换 Keras 模型
View Code
3、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concrete_functions():转换 具体函数
View Code
转换RNN模型为TFLite
由于 TensorFlow 中 RNN API 的变体很多,我们的转换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 为标准 TensorFlow RNN API(如 Keras LSTM)提供原生支持。这是推荐的选项。
- 提供 进入转换基础架构的接口,用于 插入用户定义的 RNN 实现并转换为 TensorFlow Lite。我们提供了几个有关此类转换的开箱即用的示例,这些示例使用的是 lingvo 的 LSTMCellSimple 和 LayerNormalizedLSTMCellSimple RNN 接口。
Tensorflow官方提供了一个一个非常棒的案例:Keras LSTM fusion Codelab.ipynb
运行推理
TensorFlow Lite 推理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 加载模型
- 转换数据
- 运行推断
- 解释输出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加载TFLite模型并分配张量
interpreter = tf.lite.Interpreter(model_path="converted_model.tflite")
interpreter.allocate_tensors()
input_details = interpreter.get_input_details() # 输入
output_details = interpreter.get_output_details() # 输出
input_shape = input_details[0]['shape'] # 获取输入的shape
input_data = np.array(np.random.random_sample(input_shape), dtype=np.float32)
interpreter.set_tensor(input_details[0]['index'], input_data) # 输入给模型
interpreter.invoke() # 运行
# 函数`get_tensor()`返回张量数据的副本
# 使用`tensor()`来获得一个指向这个张量的指针
output_data = interpreter.get_tensor(output_details[0]['index'])
print(output_data)
定义了Signature的TFLite 推理
View Code
优化模型
Tensorflow Lite 和 Tensorflow Model Optimization Toolkit (Tensorflow模型优化工具包)提供了最小优化推理复杂性的工具,可将优化推断的复杂性降至最低。深度神经网络的量化使用了一些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降低权重的精确表示,并且降低存储和计算。 TensorFlow Model Optimization Toolkit 目前支持通过量化、剪枝和聚类进行优化。
剪枝:剪枝的工作原理是移除模型中对其预测影响很小的参数。剪枝后的模型在磁盘上的大小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运行时延迟,但可以更高效地压缩。这使剪枝成为缩减模型下载大小的实用技术。
未来,TensorFlow Lite 将降低剪枝后模型的延迟。
聚类:聚类的工作原理是将模型中每一层的权重归入预定数量的聚类中,然后共享属于每个单独聚类的权重的质心值。这就减少了模型中唯一权重值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其复杂性。这样一来,就可以更高效地压缩聚类后的模型,从而提供类似于剪枝的部署优势。
开发工作流程
- 首先,检查托管模型中的模型能否用于您的应用。如果不能,建议从训练后量化工具开始,因为它适用范围广,且无需训练数据。
- 对于无法达到准确率和延迟目标,或硬件加速器支持很重要的情况,**量化感知训练**是更好的选择。请参阅 TensorFlow Model Optimization Toolkit 下的其他优化技术。
- 如果要进一步缩减模型大小,可以在量化模型之前尝试剪枝和/或聚类。
量化
有两种形式的量化:训练后量化和量化感知训练。请从训练后量化开始,因为它更易于使用,尽管量化感知训练在模型准确率方面的表现通常更好。
量化感知训练
等我将代码进行了训练后量化后,再来整这个量化感知训练
训练后量化
量化的工作原理是降低模型参数的精度(默认情况为 32 位浮点数)。这样可以获得较小的模型大小和较快的计算速度。TensorFlow Lite 提供以下量化类型:
技术 | 数据要求 | 大小缩减 | 准确率 |
---|---|---|---|
训练后 Float16 量化 | 无数据 | 高达 50% | 轻微的准确率损失 |
训练后 动态范围量化 | 无数据 | 高达 75%,速度加快 2-3倍 | 极小的准确率损失 |
训练后 int8 量化 | 无标签的代表性样本 | 高达 75%,速度加快3+倍 | 极小的准确率损失 |
量化感知训练 | 带标签的训练数据 | 高达 75% | 极小的准确率损失 |
以下决策树可帮助您仅根据预期的模型大小和准确率来选择要用于模型的量化方案。
动态范围量化
权重(float32) 会在训练后量化为 整型(int8),激活会在推断时动态量化,模型大小缩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TFLite 支持对激活进行动态量化(激活始终以浮点进行存储。对于支持量化内核的算子,激活会在处理前动态量化为 8 位精度,并在处理后反量化为浮点精度。根据被转换的模型,这可以提供比纯浮点计算更快的速度)以实现以下效果:
- 在可用时使用量化内核加快实现速度。
- 将计算图不同部分的浮点内核与量化内核混合。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saved_model(saved_model_dir)
# 启动默认的 optimizations 来量化所有固定参数(权重)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tflite_quant_model = converter.convert()
此优化提供的延迟接近全定点推断。但是,输出仍使用浮点进行存储,因此使用动态范围算子的加速小于全定点计算。
我们来吃一个完整的栗子,构建一个MNIST模型,并且对它使用动态范围量化,对比量化前后的精度变化:
View Code
更多细节请参考:Tensorflow官方文档 训练后动态范围量化
全整型量化
整型量化是将32位浮点数 转换为8位定点数。这样可以缩减模型大小并加快推理速度,这对低功耗设备(如微控制器)很有价值。仅支持整数的加速器(如 Edge TPU)也需要使用此数据格式。
对于全整数量化,需要校准或估算模型中所有浮点张量的范围,即 (min, max)。与权重和偏差等常量张量不同,模型输入、激活(中间层的输出)和模型输出等变量张量不能校准,除非我们运行几个推断周期。因此,转换器需要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据集来校准它们。这个数据集可以是训练数据或验证数据的一个小子集(大约 100-500 个样本)。请参阅下面的 representative_dataset() 函数。
从 TensorFlow 2.7 版本开始,您可以通过签名指定代表数据集,示例如下:
View Code
如果给定的 TensorFlow 模型中有多个签名,则可以通过指定签名密钥来指定多个数据集:
View Code
您可以通过提供输入张量列表来生成代表性数据集:
View Code
从 TensorFlow 2.7 版本开始,我们推荐使用基于签名的方法,而不是基于输入张量列表的方法,因为输入张量排序可以很容易地翻转。
出于测试目的,您可以使用如下所示的虚拟数据集:
View Code
1、模型整型量化,输入输出还是浮点
启动默认的 optimizations 只能量化固定参数(如:权重),但是模型输入/输出 和层之间的状态值 依然是浮点型的,要量化可变中间值,您需要提供 RepresentativeDataset。这是一个生成器函数,它提供一组足够大的输入数据来代表典型值。converter 可以通过该函数估算所有可变数据的动态范围(相比训练或评估数据集,此数据集不必唯一)为了支持多个输入,每个代表性数据点都是一个列表,并且列表中的元素会根据其索引被馈送到模型。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keras_model(model)
# 启动默认的 optimizations 来量化所有固定参数(权重)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 要量化可变数据(模型输入/输出 和层之间的中间体),提供 RepresentativeDataset,来估算所有可变数据的动态范围
converter.representative_dataset = representative_data_gen
tflite_model_quant = converter.convert()
现在,所有权重和可变数据都已量化,并且与原始 TensorFlow Lite 模型相比,该模型要小得多。
但是,为了与传统上使用浮点模型输入和输出张量的应用保持兼容,TensorFlow Lite 转换器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张量保留为浮点,这通常对兼容性有利,但它无法兼容执行全整形运算的设备(如 Edge TPU)。
interpreter = tf.lite.Interpreter(model_content=tflite_model_quant)
input_type = interpreter.get_input_details()[0]['dtype']
print('input: ', input_type) # <class 'numpy.float32'>
output_type = interpreter.get_output_details()[0]['dtype']
print('output: ', output_type) # <class 'numpy.float32'>
2、全整型量化
为了量化输入和输出张量,我们需要使用一些附加参数再次转换模型: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keras_model(model)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 先启动默认的optimizations将模型权重进行量化
converter.representative_dataset = representative_data_gen # 使用代表数据集量化模型中间值
# 如果有任何的 ops不能量化,converter 将抛出错误
converter.target_spec.supported_ops = [tf.lite.OpsSet.TFLITE_BUILTINS_INT8]
# 将输入和输出tensors设置为int8 类型
converter.inference_input_type = tf.int8 # or tf.uint8
converter.inference_output_type = tf.int8 # or tf.uint8
tflite_model_quant = converter.convert()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输入和输出张量现在是整数格式:
interpreter = tf.lite.Interpreter(model_content=tflite_model_quant)
input_type = interpreter.get_input_details()[0]['dtype']
print('input: ', input_type) # <class 'numpy.int8'>
output_type = interpreter.get_output_details()[0]['dtype']
print('output: ', output_type) # <class 'numpy.int8'>
我们来整一个栗子,您将从头开始训练一个 MNIST 模型、将其转换为 TensorFlow Lite 文件,并使用训练后整型量化。最后,将检查转换后模型的准确率并将其与原始浮点模型进行比较。
View Code
更多细节请参考:Tensorflow官方文档训练后整型量化
float16量化
现在,TensorFlow Lite 支持在模型从 TensorFlow 转换到 TensorFlow Lite FlatBuffer 格式期间将权重转换为 16 位浮点值。这样可以将模型的大小缩减至原来的二分之一。某些硬件(如 GPU)可以在这种精度降低的算术中以原生方式计算,从而实现比传统浮点执行更快的速度。可以将 Tensorflow Lite GPU 委托配置为以这种方式运行。但是,转换为 float16 权重的模型仍可在 CPU 上运行而无需其他修改:float16 权重会在首次推理前上采样为 float32。这样可以在对延迟和准确率造成最小影响的情况下显著缩减模型大小。
float16 量化的优点如下:
- 将模型的大小缩减一半(因为所有权重都变成其原始大小的一半)。
- 实现最小的准确率损失。
- 支持可直接对 float16 数据进行运算的部分委托(例如 GPU 委托),从而使执行速度比 float32 计算更快。
float16 量化的缺点如下:
- 它不像对定点数学进行量化那样减少那么多延迟。
- 默认情况下,float16 量化模型在 CPU 上运行时会将权重值“反量化”为 float32。(请注意,GPU 委托不会执行此反量化,因为它可以对 float16 数据进行运算)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saved_model(saved_model_dir)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converter.target_spec.supported_types = [tf.float16]
tflite_quant_model = converter.convert()
在本教程中,您将从头开始训练一个 MNIST 模型,并在 TensorFlow 中检查其准确率,然后使用 float16 量化将此模型转换为 Tensorflow Lite FlatBuffer 格式。最后,检查转换后模型的准确率,并将其与原始 float32 模型进行比较。
View Code
仅整数:具有 8 位权重的 16 位激活(实验性)
这是一个实验性量化方案。它与“仅整数”方案类似,但会根据激活的范围将其量化为 16 位,权重会被量化为 8 位整数,偏差会被量化为 64 位整数。这被进一步称为 16x8 量化。
这种量化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显著提高准确率,但只会稍微增加模型大小。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saved_model(saved_model_dir)
converter.representative_dataset = representative_dataset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converter.target_spec.supported_ops = [tf.lite.OpsSet.EXPERIMENTAL_TFLITE_BUILTINS_ACTIVATIONS_INT16_WEIGHTS_INT8]
tflite_quant_model = converter.convert()
如果模型中的部分算子不支持 16x8 量化,模型仍然可以量化,但不受支持的算子会保留为浮点。要允许此操作,应将以下选项添加到 target_spec 中。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converter = tf.lite.TFLiteConverter.from_saved_model(saved_model_dir)
converter.representative_dataset = representative_dataset
converter.optimizations = [tf.lite.Optimize.DEFAULT]
converter.target_spec.supported_ops = [tf.lite.OpsSet.EXPERIMENTAL_TFLITE_BUILTINS_ACTIVATIONS_INT16_WEIGHTS_INT8,
tf.lite.OpsSet.TFLITE_BUILTINS]
tflite_quant_model = converter.convert()
这种量化的缺点是:
- 由于缺少优化的内核实现,目前的推断速度明显比 8 位全整数慢。
- 目前它不兼容现有的硬件加速 TFLite 委托。
注:这是一项实验性功能。
可以在此处找到该量化模型的教程。
模型准确率
由于权重是在训练后量化的,因此可能会造成准确率损失,对于较小的网络尤其如此。TensorFlow Hub 为特定网络提供了预训练的完全量化模型。请务必检查量化模型的准确率,以验证准确率的任何下降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一些工具可以评估 TensorFlow Lite 模型准确率。
另外,如果准确率下降过多,请考虑使用量化感知训练。但是,这样做需要在模型训练期间进行修改以添加伪量化节点,而此页面上的训练后量化技术使用的是现有的预训练模型。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或者V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 …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 …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 …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 …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